網上有很多關于原來我用的是二清pos機,我的某個閨蜜幾天間多了四輛豪車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原來我用的是二清pos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bangarufamily.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原來我用的是二清pos機
一、
有次跟金融圈的朋友聚會,席間發現身邊某小個子眉眼清秀男,手提公文包里有一大堆像優盤一樣的東西。我嘿嘿地對他笑起來,悄悄問了句,大哥,最近放款放得不少嘛;他也不做作,說是,但好幾筆款子收不回來啊。
我跟他交換了名片,他的名片身份是某設備租賃公司的。雖然他文弱的形象和“大耳窿”實在天差地別,但那堆優盤一樣的物品泄露了他的實際身份。那堆“優盤”,其實是一個個銀行的網銀盾,來自一個個借款客戶。能把別人的網銀盾都壓下來的,基本上都是拿資金出去放息的主兒。算一算七頭八腦各種名目的放款收費,都會發現很多時候綜合成本是高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四倍的。說白了,高利貸。
~~
炫富姑娘出門愛換名牌包算是司空見慣,但我閨蜜里有一個,自從跟她那多金老公分道揚鑣后,突然出門能換著車開。前后見她四回,座駕都不重樣,而且都還是些品牌不錯的車。
我一直以為她是受了什么精神刺激了,要把分割財產來的錢都敗光才能出氣。但想想這個精明算計的家伙應該不至于那么蠢,要敗也沒必要把錢都敗在這種毫不保值、在我看來還簡直是易耗品的汽車上。直到某次我們聊及理財話題,我才知道這四輛名牌車背后的秘密。
原來這姑娘可沒買這么多車。她不過是把錢投在了一家頗為知名的二手車商行做“理財”,所謂的固定收益分兩檔,月息2%或月息1.5%,選擇后者則可以獲得價款約等于投資款的車輛作為質押,當然也可以獲得借貸期內車輛臨時使用權——可不就換著車拉風玩兒嘛。
敢情,又是一個拿著資金出去放息的主兒。她借出的利息雖然構不成“高利貸”,但那二手車行,從類似于我閨蜜的這些金主那兒搞來錢,可不就是再拿來借出去倒資金差價的嘛,車輛就是借款的質押品。他們,可不就是高利貸了么。
~~
我記得是2014年,市場資金面還偏緊的時候,我有次跑去河北廊坊某個大企業做調查,問他們老總:“既然已經停止擴大再生產,為什么還要貸那么多款?”對方答:“囤錢,賣掉?!?/p>
我至今記得這個特別生動的用詞:囤錢。
彼時,當從銀行、當然也包括從尚不夠發達的債市等處獲得低成本資金的難度越來越大時,誰手里還有信貸額度,誰就有了資源,即便各行業普遍產能的收縮已經讓一些企業不需要那么多融資。冗余的信貸,意味著“倒賣資金”賺差價的可能。
“供應鏈上下游,缺錢的需要我們幫忙的企業多得去了?!边@個大企業老總說。
看,又是一個放息賺利差的主兒
二、
像上文這樣的小故事,不勝枚舉。我們的身邊,總有一些乍看之下和高利貸無關的行業或人士,實際上在做著放錢吃息的生意。
如果要我總結這些“老高”們的生長土壤,就兩點:
1:有賬期
2:有冗余資金或資金(信貸)額度
這就意味著有資金占用、并產生成本,也就意味著有尋租空間。
如果要說“老高”們賺錢時機,也是兩點:
1:市場資金面一旦不寬裕,“什么買賣都不如資金買賣賺頭好”。這句話是一個做油品貿易的“老江湖”曾經對我感慨的。
2:有某種資產正在飛漲,比如2015年上半年的股市,比如股市摔死后避險資金慌忙涌入的樓市。很簡單,收益好,借錢成本就可以上升,那利差就大。
三、
如果您看過“愉見財經”語音專欄在上個月推出的連載紀實故事“高利貸闖關記”,應該熟悉里頭那個明里干著擔保公司、暗地干著高利貸的主人公。當時篇幅受限,一直沒和大家交代這擔保公司搞來放息資金的財技。
前些年,民營擔保行業一直有個游戲潛規則——借“保證金”名頭對客戶貸款雁過拔毛。簡單來說,客戶去銀行貸款要增信,擔保公司對客戶盡調后發現客戶有資金償還能力予以擔保,這時擔保公司理論上應該只是收取客戶一筆擔保費用,也就是憑他們比銀行更了解客戶的真實情況、憑他們的貸審專業吃飯吧。
但其實才不止如此。除了明面上的,這些擔保公司還會扣留客戶獲得的銀行信貸中的一定比例的資金,比如30%,作為“保證金”。一個客戶貸款1000萬他就扣300萬,10個客戶有多少?100個客戶有多少?這可是一大筆完全免費的資金啊。
對于這大比沉淀資金,干擔保的會傻到去存銀行,真的讓“保證金”作為一大“保障”嗎?當然不會。他們會拿去錢生錢呀,這中間就少不了放高利貸。這是民營擔保行業曾經真正的盈利模式,或者說,重要的利潤補貼。
順便提一句,我一直覺得“保證金”這事兒挺扯兒的,其實何止擔保行業要雁過拔毛,商業銀行不也如此。我見過一些中小企業,被銀行抽頭一道保證金、被擔保公司或市場抽頭一道保證金,最后拿到手只剩貸款總額的一半兒了,而他還得付100%的貸款利息。這還不算。有時候他為了討好銀行拿到這筆貸款,還不得不“主動”配比購買銀行提供的理財、基金、保險等負債類產品。
我真不敢提他們去算,拿到這些貸款的實際成本到底有多高?更不敢再想下去,敢花這么實際畸高的成本拿貸款的企業,銀行你們真以為行業利潤率高得發瘋了么?也不想想他究竟在干些什么才能貸得起這款?這樣的客戶,行長們也敢貸,擔保公司也敢擔保?是不是誰都睡在了一堆地雷上?細思極恐。
四、
回到上頭說到的“用‘賬期’玩高利貸”。這句話稍微有點絕對了,更準確的表述應該是,哪里有賬期、哪里就有資金成本。
而“愉見財經”想扒給你聽的一個秘密是,用賬期玩高利貸,外行人是見不著利息的,因為利息啊,全都藏匿在了“定價”里。
我第一次領略這里頭的道道,是一個在廣東做小貸的人跟我說的,在他們南方人的用詞里,賬期被他們稱作“塑期”。當時他們小貸公司開發了很多汽車4S店的新生意,放了很多貸款給4S店,利息加上各種名目的手續費加到總也快趕上高利貸了。
而4S店之所以借得起這款,就是因為他們的“塑期”,因為他們要打預付款給上游,打得越多他們得到的結賬就越低。假設打1000萬,他們一輛車可以上浮10個點賣的話,打5000萬就上浮15個點賣了。
這里頭,因賬期而帶來的資金成本,其實躲在從上游得到的定價里了。
再來跟您扒各種賬期里,資金利息“躲貓貓”法。
比如做二級代理的材料貿易商,主要利潤來源其實是做資金,給工程總包方墊資供貨。在行業里,比如鋼貿商墊資的均價是月息三分,但這利息可不會體現在哪張借款合同里,而是體現在不合理的鋼材到期結算價格里。
咱們再來拉一個全景鏡頭看看:材料貿易商墊資,不過是蓋個樓的基本資金游戲套路里稀松平常的一環。房企玩轉資金鏈,從拿地開始就通過銀行的夾層融資或信托途徑貸款,等拿到地“四證“齊全后,房企會將土地證抵押后向銀行申請土地開發貸,但麻煩的是這其中大量“新貸”要去還拿地時的“舊貸”,于是整個造樓環節中就充滿了資金套嵌占用:
建筑總包方要拿到項目就要墊資建設;材料供應商墊資供貨;甚至當一些商業物業后續用于銷售,則銷售公司為了獲得統包統銷的折扣價,也需要在物業封頂前進行“墊資”,預打款數千萬資金給房企——那所謂的“統包統銷折扣價”,說白了就是資金的利息錢。
千萬別以為只有房、車這樣的大資金進出行業有賬期玩頭,事實上,有賬期就有資金占用和可能的套利空間,小到我們平日在小店鋪刷卡的POS機背后,都有高利貸的影子。
在POS收單代理商圈中,有一種二道清算的灰色地帶盈利模式。二清POS機相當于機器有個“二房東”,實際擁有清算賬戶者是代理商,其到手資金后打上一兩天時間差,再將資金劃到小店鋪、小商戶的經營者手上。這種二清POS機的市場賣價一般比較便宜,不少商戶貪圖小便宜就裝了。
這一兩天的資金沉淀其實也是一個“賬期”,在代理商處資金滾動入帳就相當于其長期占有了一筆資金,大規模布放二清機則使這一資金數額巨大。這是業內一個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秘密:不少POS代理商,也做資金拆放。
以上就是關于原來我用的是二清pos機,我的某個閨蜜幾天間多了四輛豪車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原來我用的是二清pos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