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央行對pos機,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央行對pos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bangarufamily.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央行對pos機
央行對pos機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8)》,報告顯示自2007年創立涉農貸款統計以來,全部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累計增長534.4%,11年間平均年增速為16.5%。涉農貸款余額從2007年末的6.1萬億元增加至2018年末的32.7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比重從22%提高至24%。
2007年至2018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從51.8億元增長到572.7億元,參保農戶從4 981萬戶次增長到1.95億戶次,分別增長了10.1倍和2.9倍。
在扶持政策方面,強化政策合力。繼續靈活運用差別化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抵押補充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18年末,全國支農、支小再貸款余額分別為2 870億元、2 172億元,向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出口銀行提供抵押補充貸款33 795億元。
在金融扶貧方面,優化扶貧再貸款管理,完善扶貧小額信貸管理政策,截至2018年末,全國扶貧再貸款余額為1 822億元,同比增長12.7%。精準扶貧貸款余額42 461億元,同比增長12.5%。扶貧票據累計發行26期276.5億元。
在普惠金融發展方面,大力推動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信用信息體系建設日趨完備,為261萬戶小微企業、1.84億戶農戶建立信用檔案。農村地區總體上實現了人人有銀行結算賬戶,鄉鄉有ATM,村村有POS。
下一步將堅持以市場化運作為導向、以機構改革為 動力、以政策扶持為引導、以防控風險為底線,深化改革創新,建立完善金融服 務鄉村振興的市場體系、組織體系和產品體系,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 層次的金融需求,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一是推進市場化改革,構建更具競爭性的農村金融體系。按照放寬準入、深化改革、健全風險防控機制的原則,可考慮以社區銀行為突破點,適當放開準入,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為各類農村金融市場主體下沉服務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積極探索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改革路徑,突出專業化服務功能。規范發展小貸公司等非存款類放貸組織,積極發揮其服務鄉村振興的有益補充作用。
二是完善農村金融監管,提升監管質效。明確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形成中央、地方金融監管的合理有效分工。加強信息共享和監管合作,避免監管空白,轉變監管方式。
三是聚焦重點領域,強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圍繞脫貧攻堅、糧食安全、綠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強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積極穩妥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資產股份等依法合規予以抵押,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農村資產抵(質)押融資模式。鼓勵金融機構通過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用于污染防治、清潔能源、節水、生態保護、綠色農業等綠色領域。
四是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激發金融機構內生動力。進一步優化、細化貨幣、財稅、監管的正向激勵措施,從“補差補機構”轉向“獎優獎業務”。繼續推動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完善保費補貼機制和再保險體系。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推動農業信貸擔保服務網絡向市縣延伸,充分發揮國家融資擔?;鹱饔?,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鄉村振興。鼓勵地方政府完善農村產權登記、 評估、流轉等機制,積極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五是充分依靠數字技術,形成優勢互補的良好態勢。鼓勵商業銀行統籌實體和數字兩種方式下沉服務,以適當的物理網點彌補“數字鴻溝”不足。加強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金融標準建設。規范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地區的發展。加強數字普惠金融知識宣傳普及,提升消費者數字金融素養和防風險能力。
自2008年起,中國人民銀行開始會同有關部門和機構編寫《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逢雙年出版),主要介紹我國農村金融服務基本情況,以及在農村金融機構改革、農村金融市場發展、金融精準扶貧、普惠金融發展、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新的政策措施和實踐進展。
以上就是關于央行對pos機,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央行對pos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