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代扣pos機,農行關閉快捷支付通道 基金P2P充值代扣關停

 新聞資訊  |   2023-05-17 11:01  |  投稿人:pos機之家

網上有很多關于銀聯代扣pos機,農行關閉快捷支付通道 基金P2P充值代扣關停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銀聯代扣pos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bangarufamily.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銀聯代扣pos機

銀聯代扣pos機

宜人貸公告

微貸網公告

“農行的卡不能充值P2P了!幾個平臺都不行了?!苯?,網貸投資交流群因為中國農業銀行快捷支付通道關閉而掀起一陣熱議。

根據投資人反應的情況多家網貸平臺的確存在上述情況。而在3月17日,宜人貸和微貸網就分別發布公告表示農業銀行快捷支付通道關閉。

據媒體報道,3月19日,農業銀行下發通知,嚴禁將農行代收接口用于互金理財(包括但不限于P2P)、基金、消費金融、還款等場景。其中涉及投融資行業的農行代收、實時收款、實名付交易通道將于19日17:30關閉。

線人向支付百科提供消息稱,接到銀聯緊急通知,農行要求于3月17日停止支付業務,恢復日期待定。若還款賬戶為農行銀行卡,則到期還款劃扣或主動還款申請都將失敗。

就此事網貸之家致電中國農業銀行客服,對方表示,原因在于應央行要求正聯合中國銀聯對第三方平臺支付通道規范整頓,所以對部分商戶、商城、平臺、網站、app的支付交易可能造成影響,具體針對哪些行業和單位,尚不清楚??头€表示只是暫時關閉,但具體開通時間尚不清楚。

某P2P網貸人士表示,農行支付端口已經關閉,但農行不是第一家。對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而言,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已經停止與P2P的支付端口。其他仍持的銀行卡也有單筆、單日限額。

目前,仍支持消費金融公司支付的銀行包括工行、中行和建行;股份制銀行中,光大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仍在之列。

一位有從事網貸平臺支付業務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項目負責人表示,雖然農行關閉了通道,其他銀行還是照常,而后續其他渠道如何目前還不清楚。

通過咨詢網貸行業存管系統從業人員獲悉,此次規范支付渠道,或有利于網貸行業進一步規范?!熬W貸行業的支付的底層通道很多其實是代扣,代扣本來針對公用事業,如繳費,但被濫用,風險大?!蓖瑯拥?,另一位網貸存管系統服務平臺高管也表示代扣包裝成快捷支付的做法的確存在。

但另一位支付行業從業者也表示,快捷支付就包括免密支付,而免密支付也就是大家說的代扣,網貸行業的充值使用的是否是免密支付,“每家支付公司給的支付通道也許都有區別,但代扣我們統稱為免密支付。

2016年以來,央行強力整肅支付清算市場。3月16日,央行對民生銀行廈門分行和平安銀行開出億元罰單。2017年7-9月,央行對這兩家銀行的支付清算業務執法檢查,查明確實存在違反清算管理、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等違法違規行為。

應急錦囊: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線下轉賬

快捷支付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交易方式,較為安全、操作便捷。用戶只需將第三方平臺賬戶關聯到用戶的儲蓄卡或信用卡,通過電話或者網站等方式訂購商品時,無需開通網銀,直接通過輸入卡面信息,每次付款時只需輸入支付密碼和短信驗證碼即可完成付款。

但可以預見,四大行之一的農業銀行的快捷支付通道關閉將影響不少投資人充值P2P平臺賬戶,碰到這種情況的投資人該怎么辦呢?

因為農業銀行尚未開展資金存管業務,所以網貸投資交易過程必定涉及跨行轉賬,而在線解決方案,還可通過農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掌上(手機)銀行進行交易。相比較快捷支付,上述兩種交易方式操作雖繁瑣些但更安全,如果用戶還未開通網銀服務,需要攜帶身份證、銀行卡、手機等去辦理業務,該業務在全國任意農業銀行的柜臺均可辦理。

上述兩種交易方式因為更為安全,限額標準也更高。之前,網貸平臺、支付寶等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快捷支付渠道,低則每天交易限額5000元,一般會在5萬元到10萬元之間。而農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配合使用網銀專用工具(K令、K寶),每天最高額度也極大放寬。(K令轉賬類交易單筆/日累計為50萬/50萬,支付類交易單筆/日累計為10萬/50萬;K寶認證工具支持單筆限額100萬,每日限額500萬的標準。)

當然,快捷支付渠道關閉很可能是暫時的,不考慮開通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的投資人,也可以考慮線下(柜臺、ATM)進行轉賬交易。

文:綜合自網貸之家、21世紀經濟報道

本文源自支付百科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以上就是關于銀聯代扣pos機,農行關閉快捷支付通道 基金P2P充值代扣關停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銀聯代扣pos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發請帶上網址:http://www.bangarufamily.com/news/45600.html

你可能會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